2023年10月14日,工科数学分析(航类)团队成员杨小远教授应北京市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邀请,在市属高校中青年教师教学专业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做报告🕹✍️,题目“信息时代融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”👮。另外,杨小远教授还于2023年5月18日,在教育部高教出版社主办的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做报告🌵,题目“从混合到融合: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”。
杨小远教授从“课程育人👃🏻、思政育人、科研育人”三个方面分享了经典教育模式和数字化教育模式的“沉浸式”融合的经验。
杨小远教授长期从事工科数学分析的教学工作,对工科学生和专业特点有深度的理解,提出“四课堂课程育人模式”:第一课堂育人:信息化的课堂教学🧖🏼♀️🐜,通过板书和多媒体课件“演绎”数学问题相结合👨🏻🦯,科学拓展每堂课的深度和广度,提升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;第二课堂育人📂:信息化的教材包括基础部分和科研启蒙部分👨👨👧👦,实现共性和个性教学的统一🤘🏽;第三课堂育人🧽:配套的MOOC课程;第四课堂育人:融入信息技术的作业与研究论文🧛🏻,为学生营造思考和研究的空间🐦⬛。通过数学思维的熏陶,激活学生潜在的才华,为未来的储备力量。
针对工科学生的特点🤹♂️,杨小远教授提出“树信念🦵🏿、树理想、重美育”融入式思政模式。充分利用微信平台,建立主讲大班的每晚阅读群,精选推送文章包括🫰: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发展规划,增强民族自信心🪤;分享航空事业成就与发展规划,增强空天报国的信心;分享科学家的学术精神,培养学生的学术品质🏄🏻♂️。分享音乐🧛🏽♀️、艺术🧑🍳、中外经典电影、历史、哲学、中外名著,美育育人提升综合素养。
杨小远教授长期从事随机微分方程有限元理论、深度学习与模式识别领域的研究工作,最大的体会是教师的创新思维深刻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,教师需要用长期的科研工作积蓄自身的学术能量,提升对课程体系的把控能力和认知水平🌻。用“科研思维”从事研究型教学,用“科研功底”构建近代与现代数学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科,科研成果转化教材和专著的撰写,更好服务国家高等教育。
杨小远教授将多年研究实践的教育理念融入课程的信息化建设👱,建设了进阶式分析类课群4门,其中三门获批国家一流在线课程。(1)基础类课程《高等数学》(上)国家一流在线课程,2019(2)研究型课程《工科数学分析》(一),国家一流在线课程,2019(3)研究型课程《工科数学分析》(二)♨️,国家一流在线课程,2019(4)研究型前沿课程《应用数学分析》,校级一流课程,2020
上述系列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、学习强国📠、中国高等教育智慧教育、智慧树、学堂在线平台在线以来🚴🏽,全国累计近50万大学生在线学习👨🏼🍼,234所大专院校使用,在全国深度推广⛷。
工科数学分析教学团队未来将通过“走出去,请进来”加大和全国同行的交流🛷,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。
